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三历史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正文

2017届高三历史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05-11 15:22:1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352
概要:C.拥护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 D。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解析: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应服从于维护本国利益,而最基本的利益是独立和领土完整,对此题的解答可根据这一分析去进行。答案:A二、非选择题13.辛亥革命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何?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的变化如何?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原因。解析:本题为比较型问答题,对新中国成立前及成立后的国际地位进行比较,回答时宜先回答旧中国的国际地位,要以史实来说明当时中国任人摆布,没有任何国际地位可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际地位可以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来加以论证,最后一问的分析应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结合相关政治学理论来分析,可运用这一理论: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这个国家的实力和政府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决定的,尤其是国家实力,据此可以对比新旧中国在这两个方面的情况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导致新旧中国的国际地位不同。 答案: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分而治之。一战期间,
2017届高三历史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C.拥护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          D。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解析: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应服从于维护本国利益,而最基本的利益是独立和领土完整,对此题的解答可根据这一分析去进行。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辛亥革命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何?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的变化如何?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本题为比较型问答题,对新中国成立前及成立后的国际地位进行比较,回答时宜先回答旧中国的国际地位,要以史实来说明当时中国任人摆布,没有任何国际地位可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际地位可以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来加以论证,最后一问的分析应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结合相关政治学理论来分析,可运用这一理论: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这个国家的实力和政府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决定的,尤其是国家实力,据此可以对比新旧中国在这两个方面的情况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导致新旧中国的国际地位不同。  
答案: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分而治之。一战期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妄想灭亡中国。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任人摆布。蒋介石统治时期,中国几乎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美友好通商条约》的签订,使美国攫取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特权。总之,中国在国际上没有地位。
    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外交成就:①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③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1954年,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⑤亚非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⑥1971年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⑦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又发展了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原因: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②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在国际上威望不断提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引自《共同纲领》
材料2: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就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引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引自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回答:
①材料1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②材料1与材料3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材料3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③材料2中,周恩来为什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的基础是什么?这一方针起了什么作用?
解析:①问中关键是明白”出发点”的含义,即目的;②问要对两段材料进行比较,着重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与“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可得出答案;③中关于求同存异的原因从亚非会议的背景可以得知,至于基础是指亚非各国的共同点即其共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