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正文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二历史教案   阅读:8657
概要: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2)荀子的思想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孔孟荀一脉相承,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他所提出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77xue.com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2)荀子的思想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孔孟荀一脉相承,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他所提出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从道不从君。”等观点,都可见诸于孔孟的思想学说。所以说荀子是属于儒家学派的,他的礼义学说是直接从孔子的思想中脱胎而来。
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孟子所说的人之性善,荀子驳斥他说:“是不然,人之性恶。”荀子为什么说“人之性恶”呢?荀子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
荀子分析批判诸子百家的言论,并吸收了各家的优秀思想。如荀子说“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其固定的次序的,这同老子说的“道法自然”,在客观物质世界都有其一定的运行规律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显然是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荀子主张以礼治国,这跟孔子的重视礼是源流相通的。可是荀子所说的礼,重在分定界限,对人制裁。强调礼的制裁的一面,已隐含着法的作用,表现出趋向法治的观点,并以此影响了他的学生韩非子、李斯等人,成为主张法治主义的法家学派,促成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建议教师在本目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活动,同时介绍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使学生通过比较学习,掌握两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异同处,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比较能力和善于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比较的意识。
【学思之窗】中关于“人性”的几种看法,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见解和认识,以此作为本课学习内容的总结。参见问题解答部分。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百家争鸣’的局面”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入手,让学生明白“百家争鸣”的局面正是出现在这一历史大变革的时期。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的分析,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思考与归纳,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提醒学生注意史论相结合,论从史出,同时,对基本史实的掌握要求准确到位。关于教材中提到的诸子百家,建议教师在这里对儒家以外的主要派别和主要代表作适当的介绍,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外探究的活动内容,布置给各合作小组,使学生通过选题、收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和成果展示等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对“百家争鸣”的历史现象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对“百家争鸣”历史影响的分析,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Tag: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