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环境双重险境:高端的引进慢底层的流失快
在深圳市金融办发布的《深圳市金融竞争力评价》(讨论稿)中,深圳人才环境落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尤其在金融生态环境中的教育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和生活成本等方面均为国内五大城市最差。深圳金融人才环境究竟面临怎样的困境,又如何进行破解成为深圳金融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金融机构扩张本地人才链吃紧
在深圳本地媒体的招聘信息版面上,银行或保险公司的招聘广告特别醒目,从行长到具体的保险营销人员均在大量地招聘,有些岗位的招聘甚至没有时间的限制。

最近一两年,深圳金融机构均在大力扩张网点,同时,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国内金融机构均在争抢深圳市场。
据深圳金融办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深圳新增金融机构8家,其中法人机构3家、分支机构5家。截至6月末,深圳市有金融机构183家,法人机构数量增至70家,金融总资产达到3.16万亿,比年初增长23.9%,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2%。
“我们新吸收的人员30%左右都是当年新毕业的大学生,从去年至今,我们新增加了100多人,现在新的支行还要开业,一个支行至少需要配备15名人员,人才需求巨大。”东亚银行副行长林志民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深圳本地宝招聘栏目的最新统计,今年7—8月,本地宝金融类企业招聘数量总共有90家次,其中证券类30家次、保险类45家次、银行类15家次。招聘的职位数量总共是840个,其中,证券、投资类305个、保险类370个、银行类165个。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末行业分类全市从业人员》报告,上海金融业从业人员为19.57万人,占总从业人员数885.51万的2.2%。从总量规模上来说,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从事金融业的人口达10%以上,纽约拥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有35万。
在深圳的经济总量中,金融业占12%。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金融从业人员总计10万人,即100个深圳人中,仅有1位金融人才,与上海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企业的人才招聘存在淡旺季之分,但是金融行业由于受到市场的扩大与企业区域市场向纵深开发,尤其是银行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出现火热。”中国金融人才网媒体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卖保险的没保险底层人才流失快
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的李科峰的电话再也打不通了,据说他已离开深圳到江西做生意去了。
几个月前,李科峰告诉记者,自己的业绩游走在考核线上下,开发客户成本很高,而由于自己没有转正,做不到一定保费就拿不到公司补贴,经济紧张又限制了他的展业。在做完朋友的几单意外险之后,他的业绩压力越来越大,最终没有熬过前6个月。
李科峰于2009年底入职,同期参加培训的有120个人,前3个月过完之后就只剩下不到40个人,现在则更少了。
这也是保险行业代理人普遍的薪酬状态和流失情况。据了解,保险行业70%的人员为代理人。近日,来自普华永道的一份名为《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调查报告显示,外资保险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今年,68%的受访机构的流失率达到10%至24%。而深圳中资保险公司外勤流失率也不低,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大约达到30%”。
“深圳有非常好的社保和少儿医保体系,政府提供良好的子女基础教育,但是对于大多数非户籍的保险代理人而言,这道大门是关闭的。”
“卖保险的无保险”,中央财经大学郝演苏教授这样形容保险代理人。他认为,没有社保是保险代理人不能安定、保险人才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
而在深圳证券业,底层业务人员尤其是证券经纪人群体的流动性也非常频繁。
《人才环境双重险境:高端的引进慢底层的流失快》相关文章
- 人才环境双重险境:高端的引进慢底层的流失快
- › 人才环境双重险境:高端的引进慢底层的流失快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才环境双重险境:高端的引进慢底层的流失快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才环境双重险境:高端的引进慢底层的流失快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才环境双重险境:高端的引进慢底层的流失快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才环境双重险境:高端的引进慢底层的流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