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11-10 13:54:57]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二历史教案 阅读:8459次
概要:(1)确立:①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②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发横财;“马歇尔计划”控制了西欧和日本市场。 ③标志: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美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2)动摇:①标志: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②原因:美国战后的世界霸权主义政策耗费了大量社会财富,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苏联的争霸;欧日的竞争;经济危机的冲击;第三世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如“欧佩克”提高石油价格的斗争。3.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1)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和日本崛起。 ②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经济发展。③美苏争霸,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双方的经济实力。(2)表现:在欧共体和日本崛起的情况下,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77xue.com
(1)确立:①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
②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发横财;“马歇尔计划”控制了西欧和日本市场。
③标志: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美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2)动摇:①标志: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
②原因:美国战后的世界霸权主义政策耗费了大量社会财富,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苏联的争霸;欧日的竞争;经济危机的冲击;第三世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如“欧佩克”提高石油价格的斗争。
3.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1)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和日本崛起。 ②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经济发展。③美苏争霸,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双方的经济实力。
(2)表现:在欧共体和日本崛起的情况下,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建立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方向发展。
(3)标志:20世纪90年代,三大经济区域集团的形成。
(二)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和区域化
1、全球化(一体化)
①过程:新航路开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②原因、表现、实质〖见教材P110〗
③评价: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 发达的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世界上贫富分化、南北对立的问题日趋严重。 发展中国家机遇和挑战并存,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面临空前的压力。
2、区域集团化
①过程:20世纪50年代是初创时期→60~80年代是发展时期→90年代是北美、欧盟、西太平洋地区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时期。
②三大组织:
欧盟:Ⅰ、1967(欧共体)→1993(经济政治联盟)→20xx(欧盟宪法颁布)。Ⅱ、欧盟合作水平最高,属于经济政治联盟,其他两个性质上只是经济组织。Ⅲ、欧盟发展史就是西欧国家团结摆脱美国控制的历史。
北美自由贸易区:Ⅰ、1994年成立。Ⅱ、美国居于主导地位,强化了美国的战略地位。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Ⅰ、1989年成立,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1年加入。Ⅱ、反映了太平洋世纪的来临。
复习提示:1、将经济格局的演变与国际政治格局、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结合起来分析。如,英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经济重心为什么会由英国转移到美国?这一转移带来哪些影响?
2、注意揭示国际经济中心在空间上变迁的规律和必然性。
农耕社会:东亚(中国为代表)→15世纪末:地中海沿岸(意大利为代表)→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大西洋东岸(英国为代表)→二次工业革命后:(逐步转移到)美洲大西洋西岸、太平洋东岸(美国为代表)→今天:环太平洋地区(美国和日本、中国、新加坡和韩国代表了三种发展模式)。
六、近现代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或质量观、效益观的变化)
(一)经济增长两种模式
1、从工业化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一直是“粗放型”、“先污染,后治理”道路,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恶化人类生存环境。
2、20世纪60年代期,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形成。1992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大会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变为行动。
(二)两种模式的原因分析和理解见05年专题复习(四)
【考题例析】
1998年上海市高考. 19世纪后期德国和英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成因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 上一篇:四、走向整体的世界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相关文章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 › 第3课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复习教案
- › 第三章 第五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教案
- ›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 ›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同步练习
- › 第10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 › 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 ›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学案
- ›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