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正文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11-10 11:59:08]   来源:http://www.77xue.com  七年级数学教案   阅读:8876
概要:课时:2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推导。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一、创设情境: 1、怎样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你能举出生活中见到的平行线的例子吗? 2、经过直线外一点P能不能画出已知直线AB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大家动手画一画 。 画图:已知直线AB,点P在直线AB外,用直尺和三角尺画过点P的直线CD, 使CD∥AB。 3、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就可以判定它们不平行。但是,如果仅从两直线的任一部分无公共点来判定它们不相交是不够准确的。(如图) 因此,我们不能直接利用平行线的定义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为此我们必须去寻找其他判定的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标签: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www.77xue.com

课时:2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推导。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一、创设情境:
1、怎样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你能举出生活中见到的平行线的例子吗?
2、经过直线外一点P能不能画出已知直线AB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大家动手画一画 。
画图:已知直线AB,点P在直线AB外,用直尺和三角尺画过点P的直线CD,
      使CD∥AB。

3、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就可以判定它们不平行。但是,如果仅从两直线的任一部分无公共点来判定它们不相交是不够准确的。(如图)   
因此,我们不能直接利用平行线的定义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为此我们必须去寻找其他判定的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板书)§5.2.2直线平行的条件。
为了学习的方便,下面我们先复习一些有关概念:三线八角(略)
二、激发探究:
1、做一做,如图:三根木条相交成∠1、∠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在木条a的转动过程中,观察∠1的变化,以及它和∠2的大小关系,能发现木条a与木条b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论:在转动a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固定的∠α,它可以使直线a、b不相交,现在的问题是,当∠α多大时,直线a∥b呢?
由此,原来是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问题,转化为探究角的大小的问题了。(问题变容易了)
现在回到刚才同学们画平行线的过程,再想一想。
提问:1)与直尺紧靠着的哪个角大小变没变?(没变)       2)在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三角尺起着什么作用?
3)∠1和∠2是什么位置关系的角(同位角)。由此得平行线的判定  
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为了说、写方便)
数学符号语言表示为:∵∠1=∠2(已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练习:让一位学生用角尺在木块上画平行线,并请另一学生说出理由。  
思考:如图,直线a、b被c所截
如果∠1=∠2,那么a  ∥ b(理由……)
2)  ∠1和∠3有什么关系?    (∠1=∠3)
3)  ∠2和∠3是什么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内错角)
4)  当∠2与∠3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可以得到∠1=∠2,进而推导出a∥b呢?

请点击下载Word版精品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来自www.77xue.com网!http://www.77xue.com


Tag:七年级数学教案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免费教案 - 数学教案 - 七年级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