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难在何处
《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为企业的预算管理在我国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制度指南。但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开展预算管理的企业中,大部分做得并不到位,预算失败的个案也不在少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问题一: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曲解
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尤其是部门经理认为预算是争夺资源的工具;有些人把预算管理当作升迁的手段,编制的预算讨好上级却不符合实际;一些人由于预算管理失败就以为预算无用,只是摆设而已,在以后的工作中持消极态度;有些人认为全面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跟自己不搭界,等等。这些观念都是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曲解。全面预算管理概念的要点用汤谷良教授的话讲就是以下个字:制度安排、战略体系、盈利模式、控制标杆、考核标准。全面预算管理是整合公司管理的最佳工具。要理解全面预算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第一,全面预算管理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下界定出资者与经理层权、责、利关系的游戏规则之一。在现代公司制度中,界定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委托人与代理人权责利关系的游戏规则有三个:《公司法》、《公司章程》以及以它们为依据、具体落实出资者与各级管理者乃至员工的权责利关系的公司预算,其中公司预算是最具体最具可操作性的游戏规则。-个健全的公司预算制度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良好、有效的预算管理必须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条件,以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前提,否则,预算管理可能成为一纸空谈。
第二,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与支持系统。战略管理在任何一个现代企业中都应该居于核心地位。其他的系统管理都要服从、支持公司的战略管理需要。没有战略引导为基础的预算是没有目标的预算,也就难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公司价值;而没有预算支撑的战略是不具操作性的空洞的战略。预算对于战略实施非常重要,原因在于预算是配置资源的具体计划;是监测业务运行过程,使其向实现长期战略目标推进的工具;是考核业绩的重要尺度。
第三,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协调和系统控制的功能。全面预算涉及各项经济资源的分配,产生冲突时如何解决?这就要以预算为基础进行协调。同时,控制者根据"谁干事谁编预算,谁编预算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因此,预算管理是具有系统控制功能的机制。
第四,预算指标是业绩评价奖惩的标准以及激励和约束制度的重心。预算是考核评价各责任层次与单位的工作成绩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标杆",为考核评价各部门工作业绩提供了依据。
问题二: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预算松弛"和"预算指标有效性差"
在预算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指下级管理者拥有与预算相关的信息而上级管理者不拥有,这种不对称既表现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也表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下级参与预算的编制使得上级有机会了解各部门的真实情况,接触到各部门的一些私有信息,但这种接触通常还不是直接的。下级管理者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自然会利用参与预算的机会,建立较为松弛的预算。这就是预算管理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为了减少"预算松弛",提高预算指标有效性,美国学者韦茨曼(weitzman)在前苏联激励制度基础上提出了"激励模型",但这一模型实用性较差。之后国内有人提出"联合确定基数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联合确定基数法"将基数纳入一个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程序,使得代理人自动把自己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盘托出,使自报数刚好等于实际生产能力,因为只有这样,它所获得的奖励才是最高的。该方法在一些企业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应该说"联合确定基数法"在解决"预算松驰"和"预算指标有效性差"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很强的实用性。
- 上一篇:培训预算可掌控
《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难在何处》相关文章
- 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难在何处
- › 我国企业股权激励的机制与运用
- ›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对我国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七个启示
- › 从内部控制环境看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 › 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难在何处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难在何处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难在何处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难在何处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难在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