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制约着扁平化管理的有效运作
扁平化管理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不是吗?新出版的管理书籍中增加了扁平化管理的最新论述;不断有组织站出来宣布推行扁平化管理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是的,是有一些组织实施扁平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取得成功甚至包括实施的仅占少数,如果扁平化管理真的那么有效,为什么没有得到普及呢?扁平化管理在大多数企业内特别是中国企业内难以得到有效运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深层次的原因要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去找寻。
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始终在进行着冲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上智下愚”的传统文化,造就了金字塔式的森严的等级制度,皇帝就高居于塔尖之上,自上而下的命令链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惯性,维持着统治的运转。在绝大多数的组织中,例如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就好似皇帝,各级主管就是官僚,五千年历史的纵向等级文化严重制约着扁平化管理的横向流程的有效运行。
扁平化管理要求上级授权、放权,以提高效率。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推而广之,除非不得已,上级是不能轻易把权力交给其他人的。在这种组织氛围内,即使在形式上设立了扁平化组织机构,由于没有充分的授权,下级仍会事事请示,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徒有其表。
实施扁平化管理,将削弱中层管理者的权限。层次越多,中层管理者就越安全,利益也越多。作为既得利益者,为保护现有的和将来可能还有的利益,中层管理者将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抵制,设置各种障碍,使变革的努力被削弱和抵消,甚至中途夭折。
要想使扁平化管理得到真正落实,必须调动基层人员的主动性。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观念,使扁平化管理在基层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传统文化对扁平化管理的阻碍如此强大,那么为什么有一些组织获得了成功呢?在这里我们所关注的成功是指持续的成功,即扁平化管理的持续有效性,而不是短期的成功。在一些成功的宣传和案例中,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些英明领导者的形象,正是由于他们的推动才获得了成功。然而是否能够获得持续的成功,要看是人治还是法治,传统文化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如果是因为领导者更替而导致无法持续获得成功,只能说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中国的企业文化有时被称作企业家文化,其原因也在于此。海尔搬倒了金字塔,然而如果张瑞敏离开了,海尔在纵向压力所形成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会继续走多远?
除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几十年来所奉行的经典管理理论也影响着扁平化管理的实施。
经典管理理论认为:一个管理者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所能管理的下属人数是有限的,这就是管理幅度。随着下属人数的增加,信息量和管理难度将呈指数增加,当下属人数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就超越了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范围,必须增加管理层次,从而形成层级组织结构。几十年来,这种理论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阻碍了新的管理思想的传播和应用。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层级组织结构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组织形式。但是在新经济时代,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层级组织结构无法进行快速的应变,会导致组织效率低下,甚至有可能造成组织彻底失败,因此需要通过分权,加快决策速度,实施快速反应,以便获得生存和更大的发展。扁平化管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凭借着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不断地得到发展,并在实践中被完善。
需要注意的是,扁平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着相同的外部环境,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企业钟情扁平化管理,而有的企业甚至会强化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这里面没有绝对的先进和后进,只有适合与不适合,即符合组织实际情况的,经典的方法也是好方法;而脱离组织实际的,越是先进的失败得可能会越惨。打个比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先进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牛顿的经典力学在地球上更实用。同理,扁平化管理的应用也要受到许多限制。
- 上一篇:纺织关系“网”住优秀跳槽人
《是什么制约着扁平化管理的有效运作》相关文章
- 是什么制约着扁平化管理的有效运作
- › 是什么制约着扁平化管理的有效运作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是什么制约着扁平化管理的有效运作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是什么制约着扁平化管理的有效运作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是什么制约着扁平化管理的有效运作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是什么制约着扁平化管理的有效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