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考历史中外经济文明史» 正文

2017届高考历史中外经济文明史

[05-11 15:22:1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310
概要:第10讲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知识梳理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始1.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的中国出现。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中国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企业,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和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对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2.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启——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应对时代的挑战,通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了西方的大机器生产,为中国创建了近代的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曲折发展1.产生:在洋务派创办新式工业之际,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和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等商办企业也开始出现,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端。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
2017届高考历史中外经济文明史,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第10讲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 知识梳理 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始 1.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的中国出现。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中国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企业,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和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对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2.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启——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应对时代的挑战,通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了西方的大机器生产,为中国创建了近代的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曲折发展 1.产生: 在洋务派创办新式工业之际,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和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等商办企业也开始出现,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端。 2.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短暂的春天”(进一步发展): 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政府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的机会,出现了“黄金时代”。 4.调整和恢复: 建国后,中共中央合理地调整了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5.改制: 1953—1956年,国家通过对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利用“赎买”的政策,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三、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历程 1.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建国后,人民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通过一系列措施,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工业化建设的开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953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1956年底,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使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56—1978年我国工业化建设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1956—1966年的十年,虽然出现了失误,但成就仍是主导方面,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准备了物质技术基础和骨干力量及其工作经验。但是,长达十年的“文革”,使中国陷入空前的浩劫之中,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当然它也为我们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 4.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从而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先后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1992年中共十四大宣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点解读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规律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具体特征: 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4.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例1]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 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②工业体系比较完备 ③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 ④张謇成为民族工业的楷模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1.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超越生产力水平,不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等。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以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经济工作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 [例2]下图所示票证曾经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质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质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