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文 章来
源
高二历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伟大的转折
1、“两个凡是”的提出
文革后,当时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继续坚持“左”的错误,党的指导思想没有发生改变,特别是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提问:“两个凡是”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左“的指导思想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1977年2月,国内一些主要报刊发表社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所谓的“两个凡是”。这种对毛泽东生前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的观点,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2、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背景: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它的实质是坚持“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
目的:从根本上纠正极“左”路线,冲破禁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性质:是一场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作用:使人们从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场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3、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影响:它是冲破“两个凡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4、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时间 背景 内容 意义
1927年 大革命失败 由城市转到乡村 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由乡村转到城市 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1978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由阶级斗争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它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十二大(1982年)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突破社会主义建设的单一模式——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十三大
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这个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后来被称为邓小平理论。
突破社会主义建设一步到位的思想——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系统概括
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是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很快就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高二历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相关文章
- 高二历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 › 高二历史选修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 › 高二历史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 › 高二历史 第三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 › 高二历史专题一至专题四教学指导
- › 高二历史专题五至专题八教学指导
- › 高二历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 ›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 ›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3
- ›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
- › 高二历史教学教学反思
- › 高二历史《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教学反思
- › 高二历史备课组教学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历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历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历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历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