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鸦片战争
文章
www.77xue.com w
第一节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军民奋勇抵抗;清政府屈服,鸦片战争结束。
二、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讲解,使学生认识: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和殖民地,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这个腐朽没落的东方大国。从而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2.通过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禁烟运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英国为保护鸦片走私、打开侵略中国的大门而发动战争是可耻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符合中华民族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举动,林则徐是永垂青史的民族英雄。
3.介绍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三、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中引述的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它分析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主张的原因,以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鸦片战争的原因及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
本节的难点是:如何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先介绍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的形势,揭示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再阐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以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第二、简略地叙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几个问题:
1.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1644年建立的清王朝,在其前期曾出现过繁荣一时的“康乾盛世”,但从乾隆后期开始盛极而衰。1796年,即嘉庆元年,更爆发了湖北、四川、陕西等省的白莲教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这场历时9年的大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此后,清王朝的统治江河日下。鸦片战争前夕,统治中国近200年的清王朝已经腐朽没落,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也快要走到尽头,处在风雨飘摇中了。
教材简明扼要地勾划了清朝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从宏观上剖析其经济、政治的基本状况。经济方面,一是封建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二是土地高度集中。教材小字引用的历史材料典型地反映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历史现象,皇室直接占有的田地竟然比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占有的耕地还要多,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政治方面,总的特点是日益腐败,其表现是官场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教材引用的原始材料反映出官场贿赂成风,官吏们以搜括百姓为己任的可耻嘴脸。这就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基本国情。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正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上的形势如何呢?鸦片战争以前,世界上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法、美工业革命也在迅猛发展。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这种需要,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要用“火与剑”为自己开拓海外殖民地,地球上一些落后的国家和民族那种孤立、封闭的格局被打破,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只有把近代中国的遭遇放在这种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才能深刻地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 上一篇:第15课 人生仪礼
《第一节 鸦片战争》相关文章
- 第一节 鸦片战争
- ›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2
- ›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 › 第一节 地形概况 教学设计
- ›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 ›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设计
- ›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 ›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 › 第一节 祖国心脏——北京市
- ›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 ›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
- › 第一节 鸦片战争
- › 第一课第一节第一框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节 鸦片战争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节 鸦片战争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节 鸦片战争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节 鸦片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