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正文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八年级历史教案   阅读:8345
概要:启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我国的对策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兴起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后)2、主要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3、核心技术:计算机4、开始国家:美国二.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的原因1.二战后,军用技术转为民用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取得突破3.科学技术社会化,成为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社会保证.4.国家是科学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特点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3.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3.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4. 改变社会生活结构,给人类日常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标签:初二历史教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启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我国的对策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兴起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后)2、主要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3、核心技术:计算机4、开始国家:美国 二.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的原因 1.二战后,军用技术转为民用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取得突破 3.科学技术社会化,成为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社会保证.4.国家是科学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特点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3.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3.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4. 改变社会生活结构,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思考:三次技术革命对人类产生什么共同影响? 1.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2.推动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三百年里,中国曾丧失了三次发展的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 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 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请思考,并回答: 1)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社会处于什么状态?(6分) 第一次,中国正处于清朝统治前期 第二次,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时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第三次,中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②每一次之所以丧失发展机遇的原因各是什么?(6分) 1)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文字狱盛行,闭关锁国,无从受益; (2)第二次时,虽有洋务运动,但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更加反动和腐朽,半殖民地化的现实,使中国无力受益。 (3)第三次时,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后,自力更生,缩短了与先进国家差距,但受冷战的影响和国内左倾思想的干扰,没能很快地实现现代化。 ★★我们如何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战? 从国家发展角度: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②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重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从个人角度: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开拓,才能适应经济知识时代的挑战。②从身边做起,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  文 章
www.77xue.com w

上一页  [1] [2] 


Tag:八年级历史教案初二历史教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八年级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