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 子 的 妙 用
桔 子 的 妙 用
【背景】
11月的一天,学校发了三十斤桔子,正巧先生也发了三十斤,三口之家,一时半会儿吃不了那么多,何不巧用这些桔子让学生进行一次练笔呢?对,就这样。于是我在上课前把这些桔子放到了讲台上。
【案例】
上课铃响过,刚跑进教室的学生议论开了:
“啊,桔子,这么多桔子!”
“我馋得直流口水,真想拿一个尝。”
“咦,语文课怎么会有这么多桔子,莫不是老师请我们做游戏!”
“今天的语文课文中没有桔子呀!”……
望着讲台上的桔子,学生们脸上升一个个生起了疑云。正在大家迷惑不解、议论纷纷时,我没有作声,只是扫视了学生一遍,然后示意大家停止讨论,逼供要求学生把刚才教室中场面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此时,每位学生手中的笔都飞快地在本子上转着。在3分钟写作后马上交流,效果极佳。学生们一个个生气盎然,妙笔生花。此时,我乘胜追击。“请大家猜猜,这些桔子是干什么的?”猜测的方案就更多了。我又让学生马上进行描写。又是一个个精彩的描述片段:
“大概徐老师加工资了,今天请我们客。”
“莫不是徐老师拿桔子做奖品,但我们都六年级了,怎么还这么幼稚啊!”……
最后,我道出了真相。“学校里发了20斤桔子,老师家中人少,就拿给大家吃了。味道不好,但心意到了。”
“啊,原来如此!”
“大家上台来拿吧!”
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台拿桔子。这时的桔子,好像特别大,特别甜,同学们好像从来没有吃过桔子。有的摸着桔子,有的抛起了桔子,还有的迫不及待地剥起了桔子,更有的已把桔瓣塞进了嘴里,边吃边叫着“真甜”!……教室中一片欢腾。我不失时机地说:“请同学们看看别人都在干什么!”同学吃着、笑着、叫着……教室里热闹极了。
桔子次得差不多了,时机已成熟了。我问学生:“如果要把今天的事儿写下来,取个什么题目?”
“《一堂有趣的课》”
“《谜!谜!谜!》”
“《徐老师真怪》”
“《耍花样的徐老师》”……这时,下课的铃声也响了。
“好,今天的回家作业把作文写好!”
“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没有一个叹气,没有一个皱眉头。要知道,这可是以前没有过的现象!期待着明天看孩子们的佳作!
【成效】
第二天,我批着孩子们一篇佳作,简直是一种享受。我哪里会想到我这小小的桔子,会有如此神奇的妙用。一句句发自学生幼小心灵深处的话语,仿佛使我看到了那一颗颗诚真的心灵。那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桔子,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它有依次拉近了我与学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的真情在课堂上流淌。
摘录几句让我永远不能忘记学生习作中的句话:
“桔子,哪个人没吃过,也许一天要吃上几个,但今天这只桔子特别的甜,是我吃到的桔子中最甜的一个。”
“语文课老师拿这么多桔子来,同学绞尽脑汁也没想出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徐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这样的语文课,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一位平时不喜欢作文的学生在他的习作中这样写道“说句实话,大家家中哪个没有桔子,我在家里吃得嘴都起泡了,其实我们并不想要吃桔子,我们要的是师生之间的那份情谊。分享着‘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感觉。不管老师的这份礼物有多轻,但这份情谊是很重的。……大家在欢笑中结束了这堂语文课。”
…………
读着学生的习作,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一个个学生天真活泼的神情在我眼前不时地浮现。真是太了不起了,一个小小的桔子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再来看看孩子们的作文题目,这也是一种享受: 《快乐的语文课》、《桔子之谜》、《奇怪的语文课》、《徐老师真奇怪》、《一堂有趣的语文课》、《桔子给我们带来快乐》、《金秋桔子把人欢》等等。
- 上一篇:教《背篼》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