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
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
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
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
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
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
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
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
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
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
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
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
。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
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
,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
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